北京11月报告传染病15153例,现象分析定义_快捷版6.638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11月份北京市报告传染病共计15153例。这一数据是否正常?反映了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本文将进行现象分析定义,以期为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现象概述
11月份,北京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5153例。其中,肠道传染病3585例,占总数的23.7%;呼吸道传染病10498例,占总数的69.2%;自然疫源及动物源性传染病2080例,占总数的14.2%。这一数据呈现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高发,自然疫源及动物源性传染病占比较小的特点。
二、历史同期对比
与去年同期相比,11月份北京市报告传染病病例数有所上升。去年同期共报告13670例,今年同比增长12%,但相比去年9月份的19590例和10月份的16125例有所下降。总体来看,今年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呈现前三季度双位数增长后第四季度逐渐回落的特点。
三、病种构成分析
11月份,北京市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三种病种为流感、手足口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分别占总数的54%、16%和13%。其中,流感以6697例高居榜首,超过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一半;手足口病以2507例位居第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以1975例位居第三。此外,其他常见的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也有较高发病例。
四、时空分布特征
从时间分布来看,11月份北京市报告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在上中旬,下旬有明显下降。这与北京市11月温度变化较大,早晚温差以及最高气温明显下降的天气特征相吻合。随着气温降低,室内室外活动减少,人群聚集增多,有利于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从空间分布来看,11月份北京市报告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以及人口密集区,如东城、西城、朝阳等区报告病例数居前,分别占总数的21%、19%和13%。这可能与这些区域人口流动性和聚集性较强,接触机会较多有关。
五、暴露问题及成因
1.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高发。
2.传染病防控意识有待加强。
3.疫苗接种率有待提升。
4.环境因素对传染病传播影响较大。
成因主要包括:
一是受天气影响,11月北京市早晚温差较大,最高气温较低,有利于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二是受疫情影响,人们外出活动增多,人群中聚集增多,增加了疾病传播风险;
三是一些疾病疫苗接种率偏低,如流感疫苗全年接种率不足10%,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率不足20%,使部分人群暴露在疾病感染风险下。
六、对策建议
1.加强监测预警。
2.严格确诊治愈。
3.加大疫苗接种。
4.加强调宣教育。
5.强化环境治理。
对策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针对当前北京市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高发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加强监测预警,对病例多发的区域、较大的聚集性疫情及时进行分析研判摸清底数;对近期发生的突发、敏感、舆情关系复杂的传染病疫情及时进行响应,并做好信息报送,及时向公众和社会公开发布疫情信息。
二是严格确诊治愈。对照传染病确诊治愈标准,疾控、医疗等机构要严格按照确诊治愈流程规范文书,严格开具死亡证明,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准确报病,坚决杜绝漏报、迟报、瞒报现象。
三是加大疫苗接种。对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疾病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特别是对儿童、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和医护人员等职业暴露人群,分阶段、分批次有序推进接种。
四是加强调宣教育。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一是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普及,营造人人关注传染病防治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宣传,倡导打喷嚏、咳嗽时用胳膊紧贴口鼻、注意手卫生,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三是加强疫苗接种宣传,引导鼓励群众自觉接种疫苗,营造全社会接种疫苗、共筑免疫屏障的良好氛围。
五是强化环境治理。冬季室内密闭、通风不畅,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有增多趋势。对此,要重视环境卫生治理,加大公共场所、居民区、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并加强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通风换气,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控制传染病扩散。
总之,针对北京市11月份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较多情况,需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加大联防联控力度,切实做好不安全因素排查整治,把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落小落地,从而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